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郑葳:如何让孩子过上“有深度”的暑假|孩子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5-08-17 阅读: 在线投稿

  郑  葳

  女儿的暑假过半,但补习班还在继续,我想这并非她最初盼望的暑假生活。其实,如何安排孩子暑假是很多中国家长头痛的事:英语、作文、物理、化学等课程要加强;艺术、体育等特长培训暑假不能放松;孩子生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也很重要,于是相关夏令营活动也得参加……如此规划花费不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而且孩子放假家长却不放假,因此家里老人往往还要“保驾护航”,在酷暑中奔波劳累。

  这种“补习式”暑假可谓饱受“挞伐”,被批评既烧钱又烧掉了孩子们的快乐和身心拓展的机会。为此,有些“热心人士”或媒体纷纷支招,引介西方国家学生过暑假的方式并大加激赏羡慕。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例,学生在暑假多是参与价格低廉或政府及公益组织免费提供的主题夏令营,去图书、运动、科技等场馆,或是做义工,总之是以能力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为目的。

  经验借鉴固然重要,但作出任何好选择的前提都是要考虑我们所处的情境和现实。有鉴于此,理性规划、全民出击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深度”的假期。深度,意味着我们不只是将所谓国外的方式奉为圭臬,而要结合国内现实。我国学生面临中考、高考这些某种意义上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考试。无论成绩好坏,学生利用假期加以适当加强或补习其实都是无可非议。不过,暑假毕竟是学校给学生留出的一段休息放松时间,因此家长确实不能只关注孩子知识的习得,同时也要强调基于其兴趣和需求的身心生长和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虽然不能盲从,但国外学生安排暑假的方式也确有可学习之处。比如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对图书、运动、文化科技等场馆以及有资质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社区活动中心等给予一定补贴,使其假期免费向学生开放,并进行有组织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休闲环境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当我们不再狭隘地理解“学习”时,我们就会为孩子们提供时时处处学习的环境和机会。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中也特别强调了要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其实,这个概念在我们暑假安排中就能有所体现。

  现在中国孩子过暑假的方式确有令人不甚满意之处,但我们盲目与国外对比,甚至苛责现行教育体制或社会逐利心态毁了学生暑假,似乎也不是合适的做法。让儿童既有深度又身心自由地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是包括家长、政府、社会机构等在内的各方甚至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都应以建设性心态提出更多更好的改善建议。▲(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上一篇:庞中英:基辛格也没读懂这个世界|基辛格
  • 下一篇:斯文:水源被污染,企业真的是“躺枪”吗|企业|地方政府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