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变味”的“礼尚往来”背后凸显反腐盲区

作者:依雨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9-03 阅读: 在线投稿
  湖北一央企职工近日向纪委和媒体自曝了单位的一份“送礼清单”,而被同事骂为“叛徒”。在中央“八项禁令”严风劲吹,相关部门连续发文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时,少数企业“逢节必送礼”的潜规则缘何还在大行其道。(来源:凤凰网 2014-9-3)
 
  长期以来,每当中央和上级出台一项政策规定,一些地方、单位总是“下有对策”,想方设法以各种变通手段,突破、消解上面的政策。迫于中央规定和群众监督的压力,在中秋等节日期间,与以往相比,公款送礼现象确实明显减少。但据记者了解,为了获取项目或者在项目开发中取得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一些企业往往会截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公关费”,而这些“公关费”往往会流淌着腐败因子,成为企业专门用来“请客送礼”的专项资金。那么,在中央“八项规定”严令之下,中交二勘院南京项目部缘何还会“顶风送礼”? 该院党委副书记胡江顺对此的答案是“礼尚往来”。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尚往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之一。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人们便通过“送礼”这一方式来加深交往、联络感情。但过去人们送礼讲究的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只是单纯地为了维系感情。而现在,礼尚往来已经变了味。除了正常的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要相互送礼之外,“送礼”逐渐演变成了利益驱使、权钱交易等滋生腐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各种思潮的影响,“送礼”之风愈演愈烈。
 
  正如南程序法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坦言,企业常把传统节日作为送礼的时间点,送礼者似乎理直气壮,收礼者更觉得心安理得,但这依然是一种利益互换,是一种细水长流的腐败。“变味”的“礼尚往来”背后,凸显的是反腐还存在盲区。
 
  笔者认为,要遏制“变味”的“礼尚往来”。其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就是简化政府的职责释放恰当的权利,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该管的事管好,让权力在阳光下依法规范运行。其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让收礼之心存敬畏。对发现有违反党纪国法接受他人“送礼”的行为,要以铁的手腕查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律开除党籍、免去职务;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一律开除公职;触犯法律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让那些有收礼的想法的人不敢去想,让那些准备收礼的人立即停手,让那些收了礼的人感到害怕。总而言之,让送礼的人无处可送。其三,就是要加强教育,纯洁党性。要经常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筑牢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要定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较为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 上一篇:国企职务消费“瘦身”还需在“阳光”下运行
  • 下一篇:“司机腐败”是寄生于领导干部权力之下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