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总理大手笔 精兵、简政又放权

作者:缘梦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4-02 阅读: 在线投稿

 

总理大手笔  精兵、简政又放权

(四川绵阳  缘梦)

 

4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并讲话。李克强强调,打造奋发有为守法清廉的机关党员队伍,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中新网4月1日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

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在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中,一个词日益为公众所熟知。“负面清单”,成为简政放权的一个醒目标志。这一行政审批的管理模式,不仅从根本上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更体现了政府的法治思维: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自由”;而对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这种对法治的尊崇与遵守,这种“宽待市场,约束权力”的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除了打造法治政府的目标,简政放权同样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简政放权,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以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体现的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然,作为一项攻坚改革,作为一场自我革命,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简政放权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运行与政治文明的自我完善,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简政放权,不仅仅是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划分,更在于职能的转变转换、流程的优化再造、效能的全面提升。权力该放在哪,不是看我们想不想管、它好不好管,而是看服务对象的需要,这个观念转变很重要。

  简政放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手抓放权工作有序推进,一手抓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壮大和规范。权力向下,带来更高效率和更大效能,也更容易被监督。简政放权,就是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进而为地方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更多筹码,真正写好与中央“上篇”一致的“下篇”。

通过减少核准和行政审批事项,把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不仅可以让政府腾出更多精力管好该管的事,而且还可以使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拥有投资“拍板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当然,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正如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在有序推进“放”的同时,“管”要跟上,切实做到放、管结合。同时,还要加快配套改革和法治及相关制度建设,防止一些地方政府“新瓶装旧酒”,一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一边又巧立名目新设行政许可,消解中央简政放权的改革效力。这次国务院适时下发通知,对一些地方政府政府就是很好的警示和提醒。

   目前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的简政放权,实际上是对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厘定。让经营主体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抉择收获利益,并承担风险,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所有主体进行投资前必须清楚这一游戏规则,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市场主体做出风险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法律制度逐渐完善,政府只应该担当市场的“裁判员”和“服务员”,调解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为市场活动提供软硬件设施等公共服务。

    随着困扰民间投资的各项制约条件逐步放宽或取消,创业热潮将如期而至。相当一批有才华的大学生和有一定经验的农民工将会成为创业大军的主力;小微企业也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其中一些可能发展成未来的行业主力,甚至成为行业龙头。这是解决就业难和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双赢之策。

  与此同时,也会让游荡在各种资产市场上的“热钱”找到更实际的投资渠道,让“中国式炒黄金”的投资者有更丰富的投资选择。而沉淀在金融体系的“懒钱”也可能被激活,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

 

 

   

 

  • 上一篇:官二代就职走后门,还需政策来遏制
  • 下一篇:民声如何听?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