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莫让人际交往蒙上红包“雾霾”

作者:木子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7-05-19 阅读: 在线投稿
  “对前来送礼者,觉得抬头不见低头见,拒绝吧,总是拉不下面子,于是我在半推半就、甜言蜜语中放松了思想警惕和自我要求……”手持纪律处分决定的汪风春追悔莫及。近年来,明目张胆搞“四风”的越来越少,但在一些重要节日交往中,披着“人情”外衣的“红包腐败”仍需警惕防范。(5月2日光明网)
  曾经,我们都会在逢年过节收到长辈分发的红包,里面的钱数额不大,但心里总是很温暖,不光是因为它可以换成一件新衣、一块糖果,还是因为那里面是来自长辈真诚的祝福与关爱。现在,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收到来自各种人群的红包,里面的钱越包越多,但心情却很沉重,不只是因为要还回去更多的钱,更是因为我们被裹挟进了如丝裹茧的人情世界。为此,笔者以为,莫让人际交往蒙上红包“雾霾”。
  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人情往来,红包自古有之。在生日婚嫁、春节等特殊日子,通过赠送红包礼物等,传递着亲情、乡情、友情等人情交往,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稳定,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人情往来”一旦变了味,走了调,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从以往贪官的落马轨迹来看,多数与收“红包”问题相生相伴。近年来,类似收“红包”的边缘性腐败,已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很多“红包”正是来源于“人情往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干部在观念认识上,对“人情吃喝”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认识不足。认为很多时候只是“盛情难却”,如果回绝会显得“不近人情”,但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身处高位,这些人还会给你送礼吗?还有所谓的“人情往来”吗?
  红包之“纸”,一捅即破。里面包着的,少则几千,多则过万、上十万。有人敢送,有人敢收。授受双方心知肚明:谁会相信,这么重的礼只是人之常情?看看这些年“绊”倒在红包上的贪官们吧,吃拿卡要、来者不拒,背后都是贪欲作祟、权力泛滥。可见,“红包”之所以异化为“债”,就在于“情”字退场、“利”字当头。当“钱多感情深”取代了“礼轻情谊重”,红包也就变了味。而流向领导干部的厚礼重金,还绕不开一个“权”字。于送礼者,不乏媚权、畏权、求权之心;于收礼者,则有用权寻租、以权谋私之弊。
  当前,为遏制红包腐败,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
  总之,平心而论,人情的困扰,谁没有经历过?人情的负累,谁没有承受过?好风气就像好空气,清除“人情债”、“红包腐败”等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需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党政官员要严格自律,严格区分正常人情往来,不能触碰腐败的‘高压线’,莫让人际交往蒙上红包“雾霾”。(文/木子)
  
  
  • 上一篇:红包是助长歪风邪气的“痼疾”
  • 下一篇:弘扬核心价值观须继承发扬传统美德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