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治理车轮腐败须抓常抓长

作者:墨竹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6-05-17 阅读: 在线投稿
  公务用车存在的意义,本是为执行公务、提高工作效率。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加之管理、监督方面存在漏洞,致使公车管理使用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任重而道远。(5月16日新华网)
  自去年7月份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和中央机关改革方案下发之后,中央机关层面的公务用车改革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的公车被拍卖,得来的收入也已上缴国库;有的公车被封存,或者得到了规范合理的处置;相关司勤人员也已经得到安置。然而,笔者以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车轮上的腐败也不能“一蹴而就”,就像作风建设一般,始终应抓常抓长。
  治理公车私用,一直让政府部门头疼,用什么样的措施即能保证政府的车辆在使用时公私分明,又能符合当今大形势,让公车私用这个现象彻底得到解决,这个问题摆在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面前解决起来应该很是棘手。现在,中央机关层面的改革全面完成并取得实效,也仅仅是宣告本轮公车改革告一段落。下一步,地方政府层面的公车改革,将如何推进?效果将会是如何?即便是已经完成了公车改革的单位,就能完全杜绝公车腐败吗?比如,各地公车改革方案中,有不少规定了“基层一把手可保留公车”或者“鼓励一把手取消公车”的内容,而这也符合中央公车改革方案的精神。可是,如何防止既坐公车、又领车补的现象,就会成为一个难题。再者,差异巨大的车补,既像是特权象征,又像是体制内的变相福利。如何让车补更加科学,也是一个问题。
  本轮公车改革已拉开序幕,但治理车轮上的腐败也须久久为功。本轮公车改革的成绩不容否定,但公车监督、最大程度上精简公车数量、降低公车标准、尽可能采购国产车等问题都依然非常重要。广大公众,也应该时刻睁大眼睛紧盯“车轮上的腐败”,发挥民主监督应有的作用。(文/墨竹)
  
  
  
  
  
  • 上一篇:治理车轮腐败须“把准病根”
  • 下一篇:纹路:五毒干部折射组织选拔任用盲区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