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马蹄沟的历史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4-06-29 阅读: 在线投稿

    子洲县马蹄沟镇是陕北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绥德宁夏之间的子洲县中部,大理河中游。307国道、吴子靖高速公路、中银太铁路并列横穿本镇,为陕北、宁夏之间的交通要地。全镇辖53个农业行政村,5个居(盐)民委员会,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有人口351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0余人。境内南北为山区,东西沿大理河两岸为县内最宽的川区,沿川盛产小盐,曾有“十里盐湾”的美称。马蹄沟镇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镇,又是陕北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今天,马蹄沟有全县文化大镇之美称,是县内文化、商贸“四大镇”之一。

历史变迁

    远古遗存境内有史可考的人类文化遗址众多,开化历史久远,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新石器时期遗址在本境内非常丰富,三眼泉村西的台地上,吉利坪村东南的大寨山、张圪台村、石灰峪村、栗家沟村、党家峁村等村寨遗址上,分别有1000~20000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积淀层。在省市县历次文物普查中,分别在各遗址上采集过各种陶片,有泥质灰、红陶、彩陶、彩绘陶等色,纹饰有蓝纹、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压印纹等,器形有罐、瓮、鬲、瓶、锅、鼎等,而在栗家沟还发现有长20米,残高28米的石砌墙;吉利坪大寨山上,在农田建设时,时有石刀、石斧出土;1981年榆林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党家峁收回形状如瓢的骨器等,经专家考证均系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生产的器物。境内的刘家坪有面积较大的汉墓群。宋时境内城堡山寨密集,明代巡检司的骠骑将军傅瑛的墓志铭,清时境内属三川军户。该镇自古即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交融带,因地处中原边境,为兵家必争之地,时有战事发生,行政建制屡多兴废,政权归属交织易位。为保安全,历朝历代,皆在此地筑城、筑堡、修寨、建台,其遗址至今存留。

    临夏古城,位于镇东3公里的巡检司村,在大小理河交汇处,本名为罗岩谷岭。宋元符元年(1098),哲宗皇帝圣谕在此依山筑城,并更名临夏城,取“监临西夏”之意,隶属绥德军;金代设临夏寨,属绥德州,元废。明代洪武十九年(1387),设官署巡检司。弘治四年(1491)陕西都司都指挥使进阶骠骑将军傅英,病逝并葬于此地。1947年8月8日毛主席转战陕北,与周恩来、任弼时等曾在这里居住。

    马蹄寨,位于镇中大理河南岸的山巅之上,建寨时间虽无史迹记载,但民间至今有“先修临夏城,后筑马蹄寨”的传说。《元史》中记载“金兴定五年(1221),蒙将木华黎破马蹄,克戎两寨”。木华黎,蒙古国著名将领,太史国王,兴定五年,曾率数十万大军,连克佳州、米脂、绥德等地,《元史》所记,就是这次战役中的战事。

    印山寨,一名颖山,位于镇东2.5公里处的大理河与小河沟河交汇处的山巅,相传,此山为风水宝地,将有帝王出世。明英宗元年(1436)皇帝颁旨于印山寨建三皇庙,以保明朝江山,据寨上石碑考,清光绪年间曾重修并更名兴龙(隆)寨、光明寨。据光绪本《绥德州志》载:“颖山寨,在州西八十里三皇峁,今名光明寨”。只因寨上建有三皇庙,人们便顺口称该地为三皇峁,兴龙(隆)寨、光明寨则渐渐被人们淡忘。民国年间,国民党499团1营刘世礼部对此寨进行重修和扩建,并长期驻扎。1935年7月,刘志丹曾率领部队攻打此寨而未克。

    烽火台,宋时曾分别在马蹄寨西2公里和5公里处分别建面积达50~100平方米的张家砭、三眼泉烽火台,至今遗址犹在,风貌尚存。

人文景观

    马蹄沟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如镇内沿沟河地带,煤存量丰富,易开采;十里盐湾地下盐存量大,历代居民以盐生产为业,为全镇工业生产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镇北的石崖窑、石佛洞、凉水井、镇西的烽火台,镇中被李自成称赞的“保皇平川”,镇东的庙沟等,都独具特点。特别是被历代称道的“四大景观”——马蹄石印、马蹄古寨、月台寺钟声、十里盐湾,为镇增色不少。有歌颂曰:“神仙留下马蹄印,马蹄沟从此出了名;大宋皇帝颁圣令,马蹄古寨显雄风;十里盐湾刮金板,刮土种盐景壮观;月台古寺钟声响,绥州州官心发慌”。

    马蹄古印 相传在很远很远的古代,镇上山青水秀,稻香袭人(马蹄沟前街曾有“稻香村”石刻),四季如春风景优美,似人间天堂。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天上。玉皇大帝的儿子闻知后,偷着变成一匹骏马来到镇上观赏人间美景,谁知镇上景色宜人,一时忘了天庭议事的大事。玉帝知道儿子犯了天条,便命几路神仙下凡捉仙。这匹神马见状后奋力一跃,一蹄在一块巨石上踏下直径约2米的马蹄石印后,腾空返回天庭。从此,这个“稻香村”的地方就叫成马蹄沟了。可惜石印在改革开放初被毁。

    马蹄古寨 据县内外城堡寨考,马蹄寨始建于宋元符3年(1101),其地势险要,东西为百丈深沟,南面是悬崖之下的大理河,北面与山寨连接的山口,落差也有数十米,环山的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城城坚固;城上的北大门、南大门、寨前门,门门森严。占领小寨进可攻,退可以守,相传三城中还有一地道直通后山,如遇到重兵包围,可通过地道出寨远走。金兴定五年(1221)木华黎破寨后废。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镇人栾本儒组织民团,筹集资金,按宋时三城建筑,重修并易名为“新民寨”。由于山寨居险要之地,加之修建又坚固,1935年秋刘志丹曾率领红军主力攻打“新民寨”而未克。今日,古寨虽废,但昔日的古寨,风光犹存,仍不失为观光之地。

    十里盐湾  生产小盐历史悠久,究竟何朝何年开始产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据明代《陕西延绥镇志》记载:“三眼泉……盐,即碎金驿盐也。汉桑弘羊大农部丞隶上郡之独乐盐官,宋改独乐为永乐”。明末《荒书》载:“定边、绥德犬牙之间产小盐”。清《绥德州志》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三皇峁上下川十里尽成盐滩,旺而且美”。根据史书所记,马蹄沟作为食盐工业产地,已有两千年历史,明清已有“十里盐湾”之美称。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马蹄沟十里盐湾的小盐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相传,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时期,曾有“宁丢延安,不丢盐湾”之说,可见盐湾之重要。在十里盐湾,盐民一年四季掘井汲水刮土种盐,已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 上一篇:子洲县志鉴概况
  • 下一篇:人文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区别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