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摘抄《杂文》选集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11-12 阅读: 在线投稿

摘抄《杂文》选集 (2009-09-22 22:05:14)

标签: 杂谈

                        序

 

          用杂文看透中国病

            

 

                       王乾荣

    有家传媒,给一百年后的人出了个题目:一百年前对中国是什么样子?

    这题虽然是供一百年后的人领略的,却要当今一些“重量级”名人来回答。我认为也可以发动“中量级”或“轻量级”的人与“重量级”一起来回答这个题------人因其“分量”不同,看世事的眼光便各异;即使同一“量级”,目光所及,也各有所限嘛。

    把这各色人等的答案,汇总一处,藏于密室,传诸后世,或许一百年后的人将看到一百年前的、正史之外的“中国”的大概“样子”。

    “重量级”们是如何教后人认识现今“中国的样子”的,我基本不知,只在一本杂志读到其中一位周姓学者的“有趣”描绘,摘引如下:

    “有趣的是,你们会想想不出,这是一个多么无趣的时代。我朝四周看,看见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

    我看见老人们一脸天真,聚集在公园里做儿童操和跳集体舞,孩子们却满脸沧桑,从早到黑被关在校内外的教室里做无穷的功课。

    我看见学者们繁忙地出席各种名目的论坛和会议,在会上互选为大师,使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有了空前热闹的学术气氛。

    我看见出版商和媒体亲密联盟,适时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畅销书,成功地把阅读由个人的爱好变为大众的狂欢。

    我看见开发商和官员紧密合作,果断地将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老街区夷为平地,随后建造起千篇一律的大广场和高楼群---------”

    这位有趣而烦恼的学者强调,他“看见许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毁灭,许多无趣的现象正在蔓延”。不过他没有更多地具体的列出濒临“毁灭”或正在“蔓延”的“现象”,大概是举其事者要求的篇幅有限,或者他老先生有所顾忌吧。照此思路,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大把拈来。比如----------

    有人肯定看见,咱们的gtp蹭蹭跳高,可青山绿水不再,资源屡遭劫掠。

有人肯定看见,风光的“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国家外汇储备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的“生命补贴”详情,却只有那些工作条件很差、工薪待遇很低的劳动者知悉。

     有人肯定看见,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数以亿计国家财产尽入私囊,山沟里的娃娃却念不起书,有的手握录取书含恨自缢。

   有人肯定看见,穷乡僻壤壮汉娶不上媳妇,蜗居于简易工棚的民工一年到头只能和妻子团聚一回,新贵阶层却不仅攀比谁买的别墅更高档、轿车更豪华,而且标榜谁包的“二奶”更漂亮,谁生的孩子有多少了。

   有人肯定看见,同一事故中遇难者虽有同样的不幸,赔偿确是“贵人”贵价,“贱人”贱价。

   有人肯定看见,在教科文卫领域,如周先生说,“大师”满天飞,大学尽“一流”,市长、县长们一个个都戴上博士帽,却没有一个人摘得半个诺贝尔奖。

   有人肯定看见,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漂亮,宝马奔驰耀武扬威,学生上学、工人做工却无法准时到达学校工厂----------

   如此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现象,均可谓“中国病”,几乎可以无穷地罗列下去,再说,便不由使人颤栗,诚惶诚恐了。

     那么,也肯定有人看见艳阳皓月,莺歌燕舞,笑逐颜开,巨人崛起,乃至由此引发的“中国威 胁”聒噪   ---------该“论”虽然发自境外,却也是“中国的样子”的投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但是谁也没本事“另眼相看”出一个全面的详尽的现金“中国的样子”以供后人饱览-------谁也不要有这样的企图。杂文家以尖锐的眼光察看世事,他们笔下的现象,往往是灰暗的。所以我觉得上述这位周学者颇像一个杂文家---------这也是“中国的样子”之一瞥,好像人人都成了自持批评武器、满肚子不合时宜、总喜欢说三道四的杂文家。不招人待见的杂文家多了好啊,说明现今中国处于一个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并且不以言获罪的时代嘛。当然真正钢肠烈火、直面现实且富有理趣的杂文家,还是少之又少。

    杂文家不是看不见光明面,只是从鲁迅以来的杂文传统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使他们无法从扎眼的污秽中寻出闲适来,就注定了他们大多要做“挑剔者”,诚如陈四益先生在《“陈文丁画”谢幕辞》一文中说:“唱赞歌的人已经太多,社会缺少的倒是关注并揭示社会缺陷的人。”注意啊,“关注”是第一步,要害即在于“揭示”-------这可不是任何一个想做杂文家的人能所谓揭示,就是拿思想的“伦琴射线”去透视,显出世间这具“肌体”上的诸多“病灶”。原先有杂文家之笔为“手术刀”的,我以为不确。显示病灶已经了不起了------这是需要穿透力的,也是确诊和疗救的前提。确诊即属不易,非杂文家之所能,如何疗救,杂文家所开方子更是有限,换言之,“敲边鼓”者什么时候也救不了世。

  • 上一篇:杂文报王力杯全国民生杂文征文启事
  • 下一篇:杂文趣事的微博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