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廉政杂文集:从切格瓦拉谈起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11-11 阅读: 在线投稿

 

    【编者按】在廉政频道谈切·格瓦拉,乍看有些不搭界,其实不然。正如下面这篇《切·格瓦拉,一个被异化的符号》文中所说,切除了是如今中国人所熟知或者说所习惯的“叛逆、自由、反威权”英雄外,他还有个“清廉”的标签,有一段在古巴银行行长任上吓跑贪官污吏的轶闻。据说杂文是有“战斗性”的,廉政与反腐相联,不少评论“锋利而切实”,直刺腐败现象;所以我把这篇纪念切·格瓦拉这位传奇革命者的文章作为杂文集的开头,希望这个“符号英雄”能带个好头。

    第一辑(10月1日-10月12日)【进入廉政频道】

切·格瓦拉,一个被异化的符号

    和西方的格瓦拉尊奉者多数来自劳工和边缘阶层不同,在中国,切往往是“精英”、白领、小知识分子等的话题,却通常不为普通劳动者所熟知(真正的切,恰是前者的敌人,后者的朋友),他们津津乐道于切的廉洁,切的理想主义,他们对切在古巴银行行长任上吓跑贪官污吏的轶闻耳熟能详,对切的积极反美更赞不绝口,却未必敢领教切的清教徒生活,更难效仿其骑着摩托车遍访拉美民间疾苦的颠沛生涯。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仅因为切的造型很酷,或者别人也在谈论切而去关注,去追慕,却并不了解这位外貌英俊、出身中上阶层的阿根廷人为与穷人打成一片,在演讲时几乎永远使用最俚俗、最普通的大众语言。对大多数中国追慕者而言,切·格瓦拉只是一种时尚,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思想。

    2007年10月8日,古巴Santa Clara举行活动纪念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牺牲40周年。今年10月9日是格瓦拉遇害40周年纪念日。

    英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商场、竞技场的经营成为社会偶像的主流,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任何人,其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有英雄影子的存在。在今天的中国,在缺乏英雄的年月里,切·格瓦拉这样的英雄符号也更容易流行、更容易被当做人们的心灵寄托,而且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醇。进入原文>>

“事业编制”,不能再“乱”下去了

    在我国公职人员编制体系中,事业单位编制最为混乱,也是超编的重灾区。近些年来,由于公务员编制逐步收紧,并推进了“凡进必考”制度,想在行政编制中混水摸鱼已经十分困难了。而事业单位人员,要么是财政全额供养,要么是利用政府委托的职能收钱。由于工资有保障,又能够做一些有偿服务,福利待遇相对较好,事业单位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人员迅速膨胀。

    超编几乎成了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而且,越是有权有钱的单位,超编越严重。安徽某县环保局共有94人,其中行政全额拨款编制8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13人,超编的73人全被放在了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察大队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以至于该县每年征收的近百万元排污费被用于发工资。某省2千多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超编66.8人,超编86.5%,超编200人以上的乡镇就有60多个,最多的超编400多人,乡镇超编主要就是事业编制和临聘人员。进入原文>>

新闻漫画:事业单位改革要认准方向   张兮兮画

    事业单位改革存3大难点 须警惕"内部人控制"现象 

   文章指出,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要关注四方面的问题,尤其要警惕事业单位内部人控制,也就是管理层控制的现象。

    乱伸脚的害处 

    这类事业单位,实质上是政府权力部门越界伸出的脚,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收回来,那么政府对社会、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就永远消除不了,社会和市场的发育就受阻。

   

官员为何缺少书卷气? 

    上海近日有个规定:市级机关将为公务员提供一批学习“菜单”,要求机关公务员每年完成6-12本书的阅读。同时还规定公务员每人每年用于学习性的支出不少于300元。而且要求公务员每周要抽出7到10.5小时读书。

    如果我小学数学还没忘光的话,这里我们做个运算。这个要求很简单,就是说每个公务员应该每天读书一个小时,这样的话,大概他们一个月就可以读完半本到一本书不等。由于不知道具体的书目,这个要求是艰巨还是轻松不好评论。琼瑶阿姨的书可能不会读得这么艰难,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未必能读得明白。

应酬多读书少 党政干部应少些烟酒味多些书卷气

    规定读书是件很扯淡的事情。如果业绩考核、升官降职与读书没什么关系,我个人真的不太相信会有人去读那些书的。

     那个每人每年学习支出不得少于300元的条款中,这300元到底是谁掏腰包。如果是公务员自己掏的话我倒没意见,如果是国家财政掏钱出来,未免就有些过分了。进入原文>>

开除公务员950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如果说“入口”不严容易影响公务员整体素质的话,那么“出口”不畅则不利于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其中开除是最严厉的处分。如果单纯地从去年受到开除处分的950个人数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要相对于26个省区市和部分中央机关公务员总数来说,是非常少的,淘汰率可能只有万分之一。难怪社会上流传“考上了公务员等于捧上了金饭碗”。

    当前,有少数公务员明明已经不具备当公务员的资格了,但是由于“出口”不通畅导致他们却长期占着位子,或者庸庸碌碌不干事,或者利用职权干坏事。按照公务员标准,这类人本应该予以清理的。但现实却存在这类人只要不到作奸犯科触犯刑律,或者失职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是不会被处理的。难怪有人说:现在公务员掉“饭碗”只有两个,一是触犯刑律,二是严重失职。显然,公务员这种“出口”制度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也不利于调动公务员工作热情,更谈不上有什么危机感。 进入原文>>

    去年8000余名公务员受政纪处分其中950人被开除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26个省区市和部分中央机关共对8496名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政纪处分,其中950人受到开除处分。这是人事部最新发布的一组有关公务员作风建设的数据。

   

百姓的知情权不容剥夺

    前不久,某地部分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家长到该地信访部门就自己子女的安置问题讨说法。当这些家长拿出上级有关文件作依据,对当地自定的文件提出质疑时,接访的一位领导问这些家长拿着的上级文件来自哪里,这些家长说是在网上查到并复制的,这位领导说:“我们地方的政策就是这样定的。上级文件是保密的,你们私自从网上复制是一种违法行为。”

    难以想象,这种话竟然是从一级政府的领导口中说出来的。将于明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公众有权依法获知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其中,涉及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被列为重点公开信息。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一些地方官员忽视百姓对政策的知情权。

    在政务公开已推行10多年的今天,为何还有官员害怕百姓知道上级政策呢?长期以来,由于“官本位”思想作祟,有些干部总以为自己比百姓高明,习惯用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方法、家长制作风开展工作。有人把“红头文件”看作是为政的“法宝”、“人治”的通行证;更有人认为百姓对上级政策知之越多、领会越多,管束也就越难,越容易滋生出“不听话”的“刁民”来。进入原文>>       

====进入廉政频道浏览更多信息====

  • 上一篇:杂文选刊和杂文月刊哪个更好些?
  •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