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杂文随笔 > 文章内容

纠正“错位政绩观”势在必行

作者:涪水悠悠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7-04-25 阅读: 在线投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美丽四川建设,强调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4月14日人民网)
  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是关键。“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环保理念,古已有之。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没有“绿色”,经济增长再快也无意义。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错位政绩观”的支配下愈行愈远。有的把人民利益与可持续发展抛在了脑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的是出了问题后,才去想方设法治理保护环境,可“亡羊补牢”的难度太大收效甚微,甚至还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领导干部敢向环境伸手要“政绩”的原因在哪儿?究其根本,是缺乏制度约束、追责不力。
  一是纠正“错位政绩观”须讲究考评方法。针对绿色发展隐性、连续性、差异性等特点,有效拓展考评手段,才能进一步考准考实“绿色政绩”。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差异,推行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在县区层面,对省级生态经济地区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乡镇层面,全面取消了对生态功能型乡镇的工业经济考核要求。其次,要加强专项考察。针对每年中央和省、市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专项考察,结果作为对县区、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再次,要注重综合评价。辩证分析干部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前任基础和现任业绩、个人贡献和集体作用,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成本,既看发展显绩又看发展潜绩,不让注重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干部吃亏。
  二是纠正“错位政绩观”须明确考评主体。考评主体在政绩考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考核评价是否具有公信度,考核评价主体是关键。首先,要坚持组织主导。建立生态考核实绩分析联席会议,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具体参与,发挥职能优势,加强考评把关。其次,要扩大群众参与。组织开展“绿色政绩”群众满意度测评,定期将领导干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整治等“绿色政绩”集中公示,有序扩大群众对考核工作的知情度和参与度。再次,要用好专业力量。注重发挥相关专业部门的职能优势,精选业务骨干参与“绿色政绩”考评。完善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听证公示三项制度,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和生态建设专家参与考评,依托社会调查机构规范开展考评基础性工作,合力保证考评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是纠正“错位政绩观”须注重成果运用。充分合理运用考评结果,是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的根本。首先,要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硬约束”,把贯彻上级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不坚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列为“一票否决”事项,强化“绿色政绩”考核底线要求。其次,要作为干部选任重要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旗帜鲜明地褒奖重用善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干部、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再次,要作为责任追究重要依据。探索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绿色发展责任落实的制度刚性。(文/涪水悠悠)
  
  • 上一篇:对党“忠诚”切忌“表里不一”
  • 下一篇:科学处理政商关系须坚持“四个原则”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