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时事杂谈 > 文章内容

刘运喜:清华校长“最后一课”聚焦“良知”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07-21 阅读: 在线投稿

  没有煽情、没有调侃,只有温情的叮嘱。昨天,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他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7月17日央视网)

  “我坚信清华的学生都是聪明孩子,将来不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正因为这样,你们更要做社会良知的坚守者,做善良、正直、诚信、守信的人。”陈吉宁希望同学们重回母校时,带回来的不只是出色的业绩,更有坚守良知的故事。

  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顶尖名牌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厚德载物”为校训,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清华英才,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领导人、杰出科学家都出自清华,为清华赢得了荣誉和骄傲,也使清华成为我国大学的金字招牌。清华学子,个个精英,本事了得,“做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是,人在社会,既要做人,又要做事,做人重于做事,做人先于做事,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作为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最担心学生的当然不是做事,而是做人,是如何做一个善良、正直、诚信、守信的人,如何不被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同流合污”而毁了清华的百年清誉。可见,陈吉宁校长的“最后一课”,劝学生坚守良知、拒做高知坏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向社会释放出了校长该如何治校育人的大学理念。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这是问题的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一个人知识越多,能力越大,如果没有公德良心,没有做人底线,如果想为恶社会,祸害国家,那么,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更大。即高知坏人更可怕!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不是要求同学们创造多么辉煌的业绩,成为行业领军、旗手,而是希望同学们坚守道德良知,做一个善良、正直、诚信、守信的人。这既是校长对同学们的深情寄语,更是学校对社会的责任表达,同时反映了时下人们对社会道德现状的隐约担忧。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法治诚信、秩序规范的社会。道德是人类高尚的本质特征,文明是文明社会的入场券。做人,就要讲道德,守诚信,有良知,明廉耻,懂关爱。丧失道德,泯灭良知,就等于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大学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科学教育,授之以知识、技能外,更要重视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导之以道德、文明。因此,大学在任何时候,都要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出发,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

  陈吉宁校长在该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最后一课”,劝学生坚守良知,拒做高知坏人,笔者为之叫好,为之鼓掌!(星辰在线网友  刘运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稿源:星辰在线)
(作者:刘运喜)
(编辑:方筱 )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TAG: 清华 校长 研究生 毕业

  • 上一篇:袁云才:实名举报缘何越来越安全
  • 下一篇:纳祖轩:莫让“学习型官员”遮了廉政的眼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