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美文

美文 > 杂文随笔 >

遏制红包乱象还须祛除思想桎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海南省海口市粮食局原局长陈信被人戏称为“红包局长”,其对红包的偏爱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既然官员有爱好,对红包情有独钟,下级干部职工,商人老板自然会趋之若鹜,纷纷向陈信送红包,最终他也栽在了贪婪无度上,也栽在了任性的权力上。(3月3日人民网)
  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人情往来,红包自古有之。在生日婚嫁、春节等特殊日子,通过赠送红包礼物等,传递着亲情、乡情、友情等人情交往,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稳定,这本无可厚非。但不知曾几何时,红包礼金已逐渐变了味,已滋生出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为此,笔者以为,遏制红包乱象还须祛除思想桎梏。
  领导干部收“红包”不仅是领导利用职务获取利益的工具,更是部分人通过送“红包”以达到某种目的,给变相腐败提供沃土;同时也说明,这部分领导干部在作风不实、不干净。比如,向官员送礼者,无非看重的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各为所需。下属送礼,是为了得到升迁照顾;商人送礼,是为了批条子要项目。在一些红包、礼金、“好处费”的背后,却是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这样的红包已失去了原来传统寓意,演变成为一些人送礼与收礼的人情腐败。
  四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对腐败“零容忍”,对腐败重拳出击,一大批“老虎”落马、“苍蝇”被拍,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不过,贪腐行为的大大收敛,或许是一些人慑于高压态势而短时期“不敢腐”,但内心远未达到“不想腐”的自觉。查看相关报道,因收“红包”被处分的领导干部屡见不新,造成这一现象往往是领导心里面存在误区,过节收点红包算不上是违法、犯罪,抱着私下收红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心理,对送上门的红包一律收下,就从“小苍蝇”慢慢的变成“大老虎”,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为送红包着,提供利益输送,这都放映了领导干部作风不实,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作风建设的路上,是领导干部精神上“缺钙”。
  可见,遏制红包乱象还须祛除思想桎梏,就是需要我们端正思想,转变作风,用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认识所谓的潜规则,如果是不对的,就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当我们面对“红包”,面对所谓的“潜规则”敢于说不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就前进了一大步,我们的作风就由内而外有了一个大的转变。(文/可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