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人文天地 > 文章内容

资中筠:国民信用每况愈下 每个人应做公民而非臣民

作者: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12-11 阅读: 在线投稿

《美国十讲》封面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上官云) “现在是高度工业化时代,以契约关系为主,我们要向前看,实行公民教育,每个人去践行‘好公民’的标准,方可成就良好的‘公民社会’。”在30日下午举行的读者分享会上,资中筠畅谈她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资中筠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早年多从事外交、学术工作,近年来著述颇丰,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以独立学人的身份受到学界及读者的尊重。此次推出的《美国十讲》与《老生常谈》均为其讲话稿实录,记录了其研究国际关系的部分成果。

谈写作体会:依据事实不做谎言“传播者”

在活动现场,资中筠首先谈起《美国十讲》与《老生常谈》两本书的由来。她笑称,《美国十讲》起先只准备了提纲,是应国家图书馆之邀录制的视频讲课节目,开始仅有八讲。当她回看节目录音时,发现里面出现诸多错误,于是考虑出书面版本加以纠正,同时补充进其他一些讲稿,便有了《美国十讲》。《老生常谈》则是资中筠最近一些演讲集的记录。

资中筠表示,《美国十讲》并非通史,仅记录了自己研究过程中认为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些方面,重点是美国20世纪之后的发展历程。

谈及自己如何写作,资中筠说首先应依据事实,不能跟着谎言跑:“我们经历过太多谎言,不能再做谎言的传播者。所以不管外国也好、中国也好,有‘真相’作为依据非常重要。”

资中筠在做研究时,常会遇到一些人提出对立意见。每当此时,她都会选择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会“点对方的名”。“在辩论时,我只看道理本身,而不会理会观点的提出者是谁。”资中筠这样表示。她说,她将一直秉承这样的态度来继续思考和写作。

“创作还要讲逻辑。现在有很多人写作会突然置换前提,理解起来很不舒服。”资中筠最后说。

谈研究心得:美国是“谈出来的国家”

资中筠今日特别提到她写作《美国十讲》心得,也是在研究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对国家观、历史观的体会,即“美国是谈出来的国家,不是打出来的国家。”

“谈”出来的国家和“打”出来的国家,治理观念一般会有所不同。在资中筠看来,“打”出来的国家一般是“人治”,“谈”出来的国家一般是法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越是现代的国家越是谈出来的,这是文明进展的过程。

研究国家关系问题应秉承客观的学术态度,不受个人好恶以及利益的干扰,资中筠对此体会颇深。在研究过程中,资中筠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国家观和世界观。这里的“人”是指鲜活的个体生命,而非笼统的人民集体概念。以此看历史就会有另外一种评价角度:重视普通百姓的利益。

“人类发展至今,科技发达,超越国界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多,在狭隘短视的所谓国家利益面前,人类的长远利益往往被牺牲掉。”在资中筠眼中,“军备竞赛”和“破坏环境”这两件事情堪称反人类,从长远来讲对人的发展非常不利。

“公民社会”是资中筠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她直言进入高度工业化时代后,契约关系逐步建立,中国国民信用每况愈下,此时再谈仁义礼智信已毫无作用,应建立“公民教育”,每个人去践行“好公民”的标准,成就良好的“公民社会”。

嘉宾热议“启蒙”:民众具有自我启蒙能力

“启蒙”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绕不开的一个议题,对当下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资中筠与两位嘉宾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原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马立诚这样定义“启蒙”一词,即解除蒙昧,回归理性。每个人应做公民而非臣民,年轻人应从内心滋生出这样的追求:权利、义务,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现在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从国家层面讲,‘启蒙’的落脚点就是要追求一个拥有现代文明的国家。年轻人应有这样的价值追求,去建设自己的国家。”马立诚认为,全球化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理所当然应融入其中。

身为一名学者、作家,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刘瑜坦言不太喜欢“启蒙”一词,认为这很有一些精英对大众进行说教的意味。在她看来,只要拥有一个尊重私有产权的经济基础,再提供一定自由空间,民众完全有自我启蒙的能力

资中筠表示,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思想基本均为“定于一尊”,因此直至今日,“启蒙”一仍被不断提及。经历了近代的思想迷信和蒙昧阶段,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大家才再次走上进一步启蒙的道路。

  • 上一篇:评“土豪”进牛津词典:中国文化影响力缺乏深度
  • 下一篇:莫言:我们这一代人延续了鲁迅的批判精神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