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经典文章 > 文章内容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经典集成(50篇)(9)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3-11-13 阅读: 在线投稿

  改进作风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相比公布PM2.5数据,公众更期待雾霾天越来越少。相比不摆花不喝酒,百姓更关心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群众反感一些干部的不良风气,是因为觉得干部已经离自己太远;群众期盼干部转变作风,是希望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百姓真抓实干上。倘若改进作风仅仅在花花草草、烟酒纸笔上打转转,而忽视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那也不是转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一些地方作风之所以转得彻底、群众普遍满意,就在于干部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念百姓情,办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转作风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规范旅游市场 保护合法权益

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出台这样一部规范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发展、明确旅游市场规则的综合性法律,可谓正当其时。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没有烟囱的“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两万多处,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6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超过7000万人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居全球第三。

 

然而,面对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我国却一直没有一部规范、监管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法。旅游法的出台,顺应了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必将对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旅游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旅游法的最大亮点。旅游法既在总则中设置了旅游者权利的相关原则规定,又单独设立旅游者专章,明确规定旅游者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时,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这些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保护旅游者权益的措施,使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从纸上落到地上。

景区门票过高、“零负团费”、恶性竞争;当前,社会公众对旅游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强烈。刚刚通过的旅游法,顺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对如何治理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种乱象作出了明确规定。

 

针对景区门票过高的问题,旅游法规定:门票及其他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向社会公布。这些条款为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确立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增加了控制景区门票上涨的程序,从而使景区门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

针对“零负团费”、恶性竞争的问题,旅游法明确要求,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这些规定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既解决了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明确了经营者、旅游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

 

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务之急是既要立即着手制定、完善或修改相关的配套法规,将法律的宗旨和原则变成实施的细则,又要做好旅游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法律规定为社会各界所掌握,为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

不屈中国的坚强砥柱

芦山地震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次生地质灾害防范作出重要指示,在抗震救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为阶段性救灾工作指明方向,彰显出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深厚情怀。

 

青衣江连着中南海,雅安与北京零距离。自地震发生后,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确保了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今日雅安,天全中学的板房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龙门乡的防雨帐篷外,升起袅袅炊烟;坍塌的废墟上,生活在继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雅安这块不屈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牢牢把握了抗震救灾的主动权,是战胜灾害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震后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救援关键时刻发出电话指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震后安置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人民群众的安危,总书记始终放在心头,以人为本成为抗震救灾的“第一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党中央成为不屈中国的坚强砥柱,救灾部队第一时间紧急驰援,医疗卫生人员第一时间迅速集结,灾区群众满怀信心、自强不息。

 

科学合理的统一指挥,大大增强了抗震救灾的凝聚力,是战胜灾害的必要条件。震后5小时,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李克强总理飞赴一线。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冲锋在前,交通、民政、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日夜奋战,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整个中国拧成一股绳、结成一股劲,凝聚起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

周密从容的统一部署,有效激发了抗震救灾的战斗力,是战胜灾害的有力支撑。公路交通不能断、通讯联络不能断、电力供应不能断;党中央既抢抓时间、果断决策,又着眼全局、科学调度,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充分展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央部署的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凸显党的执政理念,极大地振奋了灾区群众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心。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震后的灾区大地上,党带领人民展现了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我们一定能够书写波澜壮阔的重建史诗、奋进史诗、复兴史诗。

 

灾难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4月23日,中南海勤政殿,中央政治局常委为四川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起立默哀。凝重无声的时刻,是党中央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情感表达,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

 

  • 上一篇: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 下一篇:十大经典搞笑文章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