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布文章禁止使用领导人实名! | 登录 | 注册 - 在线投稿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美文 > 广告软文 > 文章内容

上海市虹口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一模)语文试卷

作者:心扉美文 来源: www.xfmw.cn 时间: 2016-01-28 阅读: 在线投稿

资料概述与简介

虹口区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语文 I卷     2015.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9分) ①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子在黑幽幽的校园里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燕园的美丽是大家都这么说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溢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每个北大学生都会有和这个校园相联系的梦和记忆。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萦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具体□抽象,他们似乎□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节选自谢冕《永远的校园》) 1. 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燕园(2)潜意识 A. (1)yàn (2)qiǎn B. (1)yàn (2)qián C. (1)yān (2)qián D. (1)yān (2)qiǎn 2. 文中画线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夙缘 B. 溢发 C. 梦萦 D. 不单 3.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虽 却 只 B. 虽 却 更 C. 既 又 更 D. 既 又 只 4. 概括“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12分) 英雄的承诺 周国文 ①在水一方的文人英雄会发觉,在刺目的阳光中,他们与这个时代是隔岸对峙的。   ②印刷文化时代,思想家哲人曾充当短暂的社会明星;但那时文字的阅读也大多是局外的观照,更何况到了这个电子文化的世纪,广告流水线盛产的明星已成了肯德基,成了耐克,成了可口可乐,成了苹果手机;谁包装得漂亮谁造的舆论大谁就能一夜成名畅销全球。歌星舞星与五彩缤纷的商品标签构成了当代生活的流行图景,也成了电子文化时代社会思维的最高标志与象征。 ③英雄主义注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也许我们从来不缺少喧哗和吵闹,却难觅愿意回到黑暗中去的孤独的勇者。 ④“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罪恶却无罪感意识,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的时代”,岁月在慢慢地让我们变老,却没有让我们变得更聪慧。复制,让时髦装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让所有的城市模仿成同样的面容。可快乐总是一瞬即逝,唯有理想主义者的心灵是异常沉重的。就拿负荷甚深的现代作家来说,他们既爱都市的繁华,又对都市的冷酷与浮躁心存愤慨。在忧郁徘徊中,他们怀着比古人更发达的七情六欲,渴望拥抱现代生活;可擦亮眼睛,他们才发现这想像中光怪陆离的空间并不是最终家园所在。   ⑤真正的英雄,无论是昂首高歌表现出豪侠式的剑拔弩张,还是彬彬有礼地纸上谈兵流露出儒雅风范,它最关键的是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它不怕繁华落尽的苍凉,却因为情感上的百感交集而走向宁静,思想上的义无反顾而走向决绝。   ⑥文人英雄就是真理的战士、艺术的捍卫者,毕加索的价值肯定不在他留下多少家产,而在于他创造了《格尔尼卡》。因此,诚如柏拉图所言:“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才能有行云流水的生命,才能有举世公认的创造。而退一步说,假如活得艰难就丢失了信仰,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又贫困又肮脏。” ⑦“忧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不知以后的世纪,是否既有美丽的花朵又有丰盛的果实。可我明白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有删改) 5. 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6. 根据第②段内容,概括电子文化时代的特点。(3分) 7. 简析第③段的作用。(3分) 8. 文末作者认为“终是文人英雄在暗处发声,提醒我们世人知道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综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9分) ①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②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在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③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我推开门进去,看见蔡先生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我说:“请校长批一下。”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待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蔡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蔡先生在几分钟之内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也把我引到了这个境界的大门口。 ④事后,有同学告诉我说,文书科的人说,你是越级,学校要有处置,我说,“蔡先生到北大是来办教育,不是来做官。我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下级,有什么越级不越级的。”我一笑置之。当时大多数的学生及社会一般人都知道,蔡先生到北大并不是来做官的,当校长并不违反他的“三不主义”(“三不”的第一“不”是不做官)。 (节选自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9. 第③段画线词语“没有”反复出现,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10. 对文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蔼然仁者”是指和善仁爱的气象,也就是比什么言都有效的不言之教。 B. “春风化雨”原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后游 A. 首联采取倒装句式,突出游览的处所。 B. 颔联写山水草木有情,反衬世态炎凉。 C. 颈联写诗人从早到暮在此,流连之久。 D. 尾联采用散文句式,读来诘屈而拗口。 15.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A.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秦晋殽之战》) B.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C. 虽董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 D. 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 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1. 王安石说“此予之所得也”,在文中他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三 写作(60分) 22. 作文。 古人常将文气恢弘喻为雕龙,又将雕辞琢句喻为雕虫,用以自谦。请以“雕龙与雕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高三语文 II卷     2015.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1分) 怀念昔日那片草 林伯松 ①我没有去过草原,只见过家乡的草。我们习惯把低洼的河滩称为河套,河套一望无际,那里草很茂盛。每当盛夏到来,绿绿的草就像折扇那样展开,草有齐腰深,随着风势,顿时显得声势浩大起来。我少年时代曾经在那里割过苫房草,还割过很多这样那样的草,晒干了当作柴烧。风吹来的时候,草们一致地弯下身子,仿佛在一种巨大的声响中举行着盛大的仪式。 ②草的此起彼伏的浪涛,大约就是它生的意义。这是一种自然的推波助澜,一根草并不重要(实际也很重要),可全部的草就意味无穷了。 ③草被吹弯的时候,人难道不会面临什么吗?那弯曲之中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弱的抵抗。可是暴雨会到来,洪水也会到来,草的宿命寓于大自然的宿命之内。 ④手持镰刀的时候,我只是感到恐怖,只是感到只有一个人待在河套里的那种恐怖。我只是感到了河套的空旷和一个人的渺小。我只是感到了草的众多和一个人的孤单的对比。也许我只是感到乌云会使大地变得暗淡,而草涌起的宏大的声响又可以湮没一切。或许我完全是被大自然的悲壮的气氛所震撼,一种更大的力量使我感到自己的软弱和怯懦。我想逃跑又不知逃到哪里。暴雨将至而我又一下子回不了家。我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棵孤零零的树,不,一棵离开了草丛的野蒺藜,生长在一块石头上。 ⑤多少年后,我还一直能够回忆起那天的情景,那种被大自然忽视的无助感和深深的自卑感,终生难忘。我只有跟草在一起的时候,才真正感到是跟大地在一起。大地也有头颅,那里面才是大地生命的所在。草就像人的头发,在保护着大地的智慧和隐秘。 ⑥夏夜里,我经常看到村子里的街心蹲着许多人,他们摇晃着手里的火绳。我家乡的人把这种蒿草叫做艾蒿。那种老一点的、布满籽粒的艾蒿是蚊子的宿敌——把它们割倒,背回家,就像搓绳子那样,把这些艾蒿编成一条条的火绳,在夏夜,点燃它们,那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烟雾并不是很呛人,甚至是很好闻的。 ⑦忆起那夏夜,我就想,草,这平凡的草,居然有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魅力,它不仅使盛夏变得繁荣,使大地变得茫茫苍苍又充满活力,同时在夜晚给予人以光——它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生长于人的心上。它不仅在白日的风中呈现弯曲的美感,也在夜晚给予人们那种弓形的明亮的弧线。草在白天的样子,你看到它们平平常常,没什么稀奇。你会看到草或者被割掉或者被践踏或者自己一点点凋谢。你就会看到宇宙不原谅一切,善或者罪恶,都不原谅。 ⑧真敬佩那些草,它们一次次遭到蹂躏和践踏,甚至被人类凶残地铲除或干脆放火烧掉,但那草仍然悄悄地生长出来,你几乎不会发现它们是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的。反正,春风吹过的时候,你偶然来到还略有点寒意的野外,远远看去,大地的表面突然有了一层毛茸茸的东西,春色遥看近却无。 ⑨再过一些时候,你就看到它们以草的成熟的面目出现了,在太阳的照射之下,那种绿的反光,类似于罩在颜料上的亮漆。这是让你感到舒适的那种颜色,使你觉得自己原是生活在一种抽象的音乐里,莫名其妙地欢欣一阵子。可是等到秋天到来,你就看到了另外的景象,野草全部地衰败了,大地一片杯盘狼藉的样子,不知经历了怎样的盛宴,也不知经历了怎样的变故,这一切也不知是为谁安排的。反正枯萎了,草叶子东倒西歪撒了一地,秋风飒飒地,横着扫荡过去,又竖着扫荡过来,想把这凌乱的曾经发生过什么劫难的世界打扫干净。不留痕迹,人们将看不到季节屠杀的罪证,看不到血和泪水,只看到另一个季节。 (有删改) 1. 简析第①段的作用。(2分) 2. 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夏夜村民编“火绳”?(2分)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赋予“草”寓坚强于弱小的品质,以此观照现实人生,意在引导人们完善人格。 B. 第⑤段画线句意在表明:“草”是大地的保护神,大地依赖于草而显得智慧和隐秘。 C. 第⑧⑨段写春草、夏草、秋草,说明自然更替的必然性,表明“草”勇于自我更新。 D. 第⑨段画线句是想说明大自然善于自我更新,善于毁灭和创造,过去会孕育着未来。 4. 作者为什么会对“昔日那片草”记忆如此深刻?作者从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6题。(6分) 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于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这些情感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这些隐私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节选自易中天《交友之态》) 5. 根据文中画线句,举出“大政治家”或“学者诗人”中的一例,略作阐述。(2分) 6. 中国传统文化将“朋友”列为“五伦”之一,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有其精辟之处的?(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3分)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①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③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7. 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点明严光与光武帝是老朋友关系。 B. 交代严光辅佐光武帝建国的背景。 C. 严光凭他高尚的节操超过光武帝。 D. 天下只有光武帝能以礼敬重严光。 8. 下列不能体现严光的品德与光武帝的气度相互映衬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 “惟先生以节高之”与“惟光武以礼下之” B. “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与“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C.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与“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D.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9. 简析作者修建严先生祠堂的目的。(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 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 (2分)C 2. (2分)B 3. (2分)C 4. (3分)①燕园的美丽。②燕园美景与北大学生的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充满诗意。③燕园丰富了象征性的校园精神(观念或灵魂)。 (二)(12分) 5. (2分)文人英雄与电子文化时代是格格不入的。 6. (3分)①广告流水线盛产的明星已经取代了思想家哲人成为社会明星。②广告包装和制造舆论成为出名的必由途径。③歌星舞星与各类商品标签成为社会思维的标志与象征。 7. (3分)①承上启下。②承接上文:电子文化时代充满喧哗与吵闹。③开启下文:文人英雄是愿意回到黑暗中去的孤独的勇者。 8. (4分)①人文英雄是愿意回到黑暗中去的孤独勇者。②人文英雄既爱都市的繁华,又对都市的冷酷与浮躁心存愤慨。③人文英雄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④文人英雄是真理的战士、艺术的捍卫者。 (三)(9分) 9. (2分)强调蔡先生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的和善气象。 10. (2分)D 11. (4分)①作者通过叙写初见蔡先生与请先生开证明两件平凡琐事,②表现出蔡先生蔼然仁者、慈祥诚恳、书生本色、超然物外的气象。(感受蔡先生“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③作者以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④使读者对蔡先生的感受更加形象直接。 (四)(5分) 12. (5分)(1)一水中分白鹭洲(2)西山寇盗莫相侵(3)千里共婵娟(4)楚天千里清秋(5)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五)(7分) 13. (1分)C 14. (2分)D 15. (4分)颈联描绘了修觉寺晨景与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1分)表面看来诗人像是赞美这里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流落西南,满腔悲愤,无处排解,而强作豁达之语。(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益增其哀。(1分) (六)(9分) 16. (4分)(1)快步而行(2)当(3)通“叛”,背叛(4)埋怨,责怪 17. (2分)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18. (3分)我和你的兄长交好,现在你竟在朝廷上诽谤我! (七)(9分) 19. (2分)D 20. (3分)走到幽深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外力辅助他,也是不能到达的。 21. (4分)①如果要取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②而且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③还需要争取外物的帮助。④在三者的关系中,立志又是最重要的。 (八)(60分) 22. 略。 附加题: (一)(11分) 1. (2分)①照应下文对“草”具有寓坚强于弱小之品质的感悟(为深沉的感悟提供依据);②倾注了作者对草的敬畏之情。(③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④引入对家乡的草的描写和感悟。) 2. (2分)通过对“火绳”的描写,赞美草在夜晚给人们带来光明和美感,也写出了“那片草”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 (3分)B 4. (4分)原因:①因为一个人待在空旷的河套里显得那么恐怖。②一种被大自然忽视的无助的情感触动。感悟:③草被风吹弯之中存在着一种微弱的抵抗。④一根草也许并不重要,可全部的草就意味无穷了。⑤草使大地变得茫茫苍苍又充满活力。⑥草保护着大地的智慧和隐秘。(“原因”2分,“感悟”答对2点即得2分) (二)(6分) 5. (2分)答案示例:“大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广纳天下之士”,魏征、房玄龄等贤人义士都为其所用,为建立“贞观之治”立下功劳;“学者诗人”:唐代大诗人李白仗剑游天下,“四方寻师访友”,结交了许多师友,比如贺知章、杜甫等。 6. (4分)因为作者认为:①朋友可以成为事业上的参谋者、合作者。②朋友可以组成生活上的关系网、人脉图。③朋友可以成为心灵情感上的交流者、倾诉者。(答对3点给4分) (三)(13分) 7. (2分)A 8. (3分)D 9. (3分)①弘扬严光不慕富贵、耿介清高的品格。②赞扬光武帝礼贤下士、博大包容的气度。③通过弘扬严光的德行能使贪婪者自廉,怯懦者自立,对于社会教化大有益处。(④范仲淹担任睦州知州,有责任颂扬乡邦先贤。) 10. (5分)①本文具有整散结合的语言特点。②如在第1段中,“及帝握《赤符》”以下5句与“既而动星象”以下5句等属于整句;③如在第1段“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与第3段“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等属于散句。④整句与散句相结合,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答对4点给5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 上一篇:全国面膜护肤品代理招募微信
  • 下一篇:iTunes页面现Apple Pay广告:众多App支持苹果支付购买
  •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